[68]大咖论道之畅谈区块链“纵与横” -内容整理

http://www.sohu.com/a/366736654_451991
大咖论道之畅谈区块链“纵与横”

1月13日,由普华集团主办的“执掌财富 共赢未来|2020普华数字经济领袖峰会”进入最后一天议程。普华集团董事长翟山鹰先生,赛迪区块链研究院院长、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刘权先生,国家信息中心中经网管理中心副主任朱幼平先生,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中国计算机协会(CCF)秘书长祝烈煌先生,中国传媒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姜正涛先生,CSDN副总裁、数字资产研究院副院长孟岩先生,通证思维实验室CTO王玮先生,普华集团副总裁郭东风先生等众多行业专家交流论道,理论和观点在现场碰撞与交融,畅谈区块链的“纵与横”。

祝烈煌先生表示:DCEP作为法定数字货币有三大关键点:首先,DCEP是一种法定稳定币,无监管的数字货币风险很大,央行会主导设计自己的数字货币,在设计之初就留好监管接口;第二是隐私安全问题,在当前证券化体系下,企业的数据只会被银行、相关第三方审计机构等共享,而在区块链时代,数据会被大家共享,因此现有的区块链技术还存在隐私的安全隐患亟待解决;最后是国际化问题,要促进DCEP在国家和国家之间不同法定数字货币的交互性操作,实现法定数字币的国际化。

央行研发的法定数字货币本质上是区块链稳定代币的一种衍生和发展。相比比特币等典型的区块链加密货币,稳定代币不仅具备了区块链技术去中介信任、安全可靠的核心优势,而且具备与现实资产稳定挂钩的特点。这使得法定数字货币具备了解决现实世界资产流动问题的潜力,能够减少中介环节、提高流动效率,有望成为推动金融行业改革的核心技术。

法定数字货币的核心技术来源于区块链技术,受限于当前区块链技术、监管机制的限制,法定数字货币系统还面临众多待解决问题。

1 监管和隐私保护的矛盾

法定数字货币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间面临监管需求和隐私保护需求的矛盾。
一方面,支持监管是金融行业各项业务得以正常进行的基础条件。特别是在现有的稳定代币涉及的跨境支付、资金转移领域,目前已经有多种监管需求。例如KYC政策(了解你的客户),反洗钱政策等。然而,由于法定数字货币将采用的区块链技术与传统的金融IT架构不一致,现有的监管机制很难采取有效监管。例如,目前针对区块链数字货币的监管机制措施主要是要求数字货币交易所等区块链服务商对用户信息进行备案。这种方法对恶意用户的防控能力较弱,恶意用户可以通过其他国家的交易所及假身份绕过监管。在交易追踪、身份识别、交易管制等监管领域,目前尚缺乏针对区块链数字货币的有效监管机制。
另一方面,区块链技术采用的账本公开的机制,虽然能够提升系统公信力,但是带来了显著的隐私泄漏隐患。例如,比特币系统建议用户采用频繁更换区块链地址(区块链系统中的账号)的方式增强匿名性,但是现有的研究表明比特币地址的匿名性是一种“假匿名”[48-49],攻击者可以通过网络溯源[50-51]、交易数据分析[52-53]等多种方式推测比特币地址背后的用户身份信息。目前出现了众多聚焦隐私保护的区块链系统,例如门罗币(Monero)[54]、零币(Zcash)[55-56]。通过采用环签名、零知识证明等密码学技术,这些系统能够在满足分布式共识机制的条件下,隐藏区块链交易的发送地址、接收地址和交易金额。但是,这种高度隐藏的技术将进一步增加监管难度。目前门罗币已经代替比特币,成为犯罪活动首选的支付方式。
针对对法定数字货币,支持监管和保护用户隐私都是其必须解决的问题。如何平衡监管需求和隐私保护需求,为合法的监管机构提供数据处理的权限,同时增加攻击者分析数据的难度,是必须解决的课题。

2 高性能和高公信力的矛盾

USDT、PAX等稳定代币系统建立在比特币、以太坊等非许可链网络之上,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加入网络,参与数据的维护和交易的验证工作。这种机制充分实现了去中心化的思想,具有较高的公信力。但是,这种机制也导致系统的性能很难提高,难以满足现实金融业务的性能需求。当前公链系统虽然推出了众多提高性能的机制,包括增大区块容量,降低出块时间。但是这些方案对区块链系统交易性能提升的幅度有限,而且有可能增加中心化的风险[57]。
Facebook的Libra稳定代币系统建立在许可链网络之上,通过采用高可信、高性能的服务器组建小规模的分布式网络,许可链的响应速度和交易性能得到显著提高。但是,这种机制弱化了去中心化的思想,不能完全实现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信任的潜力。而且,当前的许可链系统的性能虽然远超过公链系统,但是相对于传统金融系统的性能仍有较大差距。例如,Libra稳定代币系统底层的许可链网络预计能达到每秒1 000笔交易,而visa、MasterCard等传统金融系统的交易性能通常能够达到万笔交易每秒。因此,许可链系统很难通过继续降低去中心化程度的方式来提高性能指标。
未来随着稳定代币系统应用到业务量更加复杂的行业,这种矛盾将更为突出。例如,Facebook的Libra项目计划向遍及全球的20亿用户提供金融服务,这种金融场景不仅需要巨大的性能支撑,也需要一套能够满足全世界范围不同用户的信任需求。Libra项目采用了渐进式的发展方式,目前采用了基于BFT协议的改进版共识协议,首先实现大约100个节点的许可链网络,然后随着技术的革新,在逐渐过渡到非许可链网络。

针对对法定数字货币,高性能和高公信力是其得以推广应用、在全世界范围内与其他国家、公司的稳定币竞争的核心优势,如何在性能和公信力方面得到平衡,是必须解决的课题。
目前,在非许可链共识机制上,已经出现了一些兼具高性能和去中心化的技术,包括DAG[58], AGLAND[59]。通过借鉴区块链领域最新的技术发展方向,法定数字货币一定能在性能和公信力方面取得突破,逐渐满足实用化需求。